英雄归来丨习近平与中国航天的故事
換言之,台灣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取得無虞,甚至可能因為美國面臨斷鏈危機,意外迎來轉單效應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尤其,北京冬奧前夕,兩國領導人2月4日會談結束後,在共同發表的《中俄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》中,俄羅斯公開表達支持台灣是中國的立場。
建國之初,中國曾提出「一面倒」的親蘇路線,而在50年代,獲得前蘇聯大力援助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便曾指出:與俄結盟會造成「拉來一個朋友,招來十個敵人」的後果,「並不划算」。於是,當2019年12月,烏克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交了一份「克里米亞和塞爾瓦斯托波爾以及亞速海和黑海部分水域軍事化」的決議草案,要求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時,中國竟然投下了反對票,造成了烏克蘭與中國關係的疏離。以共同對抗美國的壓力。
文:黃澎孝 前蘇聯解體後,中俄兩國在1992年,簽署了《關於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》,宣佈雙方「相互視為友好國家」。顯然,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先前所預言:與俄結盟會造成「拉來一個朋友,招來十個敵人」的後果已經迅猛浮現了。中國對烏克蘭的口頭支持,也變得越來越模糊。
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便曾指出:與俄結盟會造成「拉來一個朋友,招來十個敵人」的後果,「並不划算」。相對於蘇聯的扶持,中國所回報的,卻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對蘇聯的公然挑戰,乃至於後來與美國聯手,直接間接地,加速了前蘇聯的解體。而且在軍工方面,包括中共所謂的「兩彈一星」,都擁有大量的蘇聯基因。以共同對抗美國的壓力。
幾乎是在中國完整的複製了一套蘇聯自己的工業體系。另一方面,中國也視俄國為一個「不靠譜的朋友」。
擔心與俄國走得太近,會被捲入俄羅斯在歐洲地緣政治上的爭端。刻意展現「中俄1+1」準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。因此,中國一度在俄烏衝突中,力持中立態度,甚至,迄今為止,為恐台灣效尤,中國始終未承認克里米亞的獨立地位。中烏關係本來十分緊密,烏克蘭脫離前蘇聯後,曾經是中國取得軍武先進技術的主要來源國。
換言之,在俄羅斯眼裡,中國就是一個虛偽狡詐,恩將仇報的「白眼狼」,完全不值得信任。於是,抱團取暖的中俄兩國,儼然成為「1+1=惡」,狼狽爲奸的自由世界公敵。但是,站在歐盟、北約和東歐各國的立場,中國顯然是在戰略上選擇了與他們對立的那一邊。顯然,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先前所預言:與俄結盟會造成「拉來一個朋友,招來十個敵人」的後果已經迅猛浮現了。
尤其,北京冬奧前夕,兩國領導人2月4日會談結束後,在共同發表的《中俄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》中,俄羅斯公開表達支持台灣是中國的立場。延伸閱讀 習近平、普亭發表聯合聲明反對北約擴張,BBC分析:美國促成中俄形成更緊密伙伴關係 中國淪為俄羅斯武嚇歐洲的「戰略墊背」,陷入「拉一個朋友,招十個敵人」的困境 即便不太可能出現「俄中聯盟」,俄羅斯對台海的影響仍被嚴重低估 中國拉攏俄羅斯對抗美國,很可能是與虎謀皮,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處境 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,還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高調表示:「中俄關係上不封頂,不斷攀登新高」。使中國迅速的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進入了工業國行列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於是,2月19日,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「慕尼黑安全會議」上,包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和歐盟在內的多名西方國家領袖,相繼提出嚴厲警告,指責俄羅斯和中國都正尋求用自己的那套秩序,「取代現行國際規則」,強加實施專制統治模式。中國與歐洲的關係,從此恐將走向一條不斷惡化的不歸路,真是得不償失,「太不划算」了。而中國則公開呼籲「放棄冷戰思維」,而且還首度公開附和俄羅斯,表態反對「北約擴張計劃」。建國之初,中國曾提出「一面倒」的親蘇路線,而在50年代,獲得前蘇聯大力援助。文:黃澎孝 前蘇聯解體後,中俄兩國在1992年,簽署了《關於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》,宣佈雙方「相互視為友好國家」。
但也無可避免的影響到中國對待俄烏衝突的中立態度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事實上,當年蘇聯援助了中國門類齊全,自成體系的156個工業項目,以及相關的配套項目。2001年再進而簽署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》,成為中俄外交關係的基礎
本文經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授權轉載,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【小資的煩惱】以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,到底租房好還是買房好? 【購屋五大元素】請問張金鶚教授:如何成為「屋主」而不變成「屋奴」? 台灣房價指數創歷史新高,內政部祭出打炒房5大措施,建商與房仲認為矯枉過正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現在要買房子的人真的很可憐,差不多的面積,卻要多承擔比起數年前更高額的自備款、房貸、就連與不動產相關的其他支出也都漲了不少。
所以其實也不用想太多,購屋不可急,更不需要隨雞起舞,景氣總是上上又下下,下了還會再上,因此如果真有房子需求的話,就先以租待變吧,總比貿然就衝動吞下自己無法消化的東西來得好。但矛盾的是,倘若整體行情上升到了大部分人都買不起時,那麼回蝕反轉的機率就會非常高,因為投資者再轉手,也是下一個投資客來接手,金流就會呈現出「買空賣空」的狀況,而非是健全且合理的發展,到了關鍵時刻就會很容易被打回原形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如今想要買個好一點的品牌、地點、產品,恐怕要價不斐。
光單單這12個月的時間,即便不吃不喝不消費,你的收入也追不上這樣的漲福,這樣下去只是加速崩盤的時間罷了。所以如果你還認為這是一個平衡的正常現象,那就錯了。
雖然台灣的房貸利息很低,但透過槓桿購屋也是有極限的,銀行也不可能無限制的放款到不動產來,在這個平衡被徹底打破的時候,房市也就要準備面臨下一次的冰河時期了。可市場就是如此,幾家歡樂幾家愁,景氣大好時,並非人人都能透過不動產撈上一杯羹或賺到一筆財富,此時誰去買單這些膨脹的空間?當然是自住用的剛性需求者,誰又去撐起那些數字呢?自然是買房人的工作薪資所得。
存到600萬是甚麼概念呢?假設你可以將收入的30%穩定儲蓄,就是要賺到1800萬,10年時間計算年收入要達180萬以上,20年就是90萬,撇除雙薪家庭不談,這樣的難度可能就過濾掉50%以上的消費者了。當市場氛圍熱到連外行的路人甲乙丙,都可以輕鬆從房地產上賺到錢,就會成為是種過度熱觀的炒作迴圈。
再算算負擔上的實際數字,2000萬貸款7成的利息每月大約1.6萬,本息就要7萬出頭,就算省吃儉用或借錢拼湊而來的高額自備金,時間成本也會把你壓得喘不過去。依照一個正常家庭好用的機能空間,3房是最適合也是需求比最高的房型,以權狀40坪為例,去年的今天跟現在的購屋門檻差了近一倍,總價跟單價都漲了非常多。若再加上裝潢與其他雜支上的現金項目就更硬了。光這個門檻就可以試問一下,以一個首購族來說,在這個社會上有多少人能夠在30歲前存到這個數字來購屋?甚至再給個五到十年的時間,也不見得可以獨力達到這樣的收入水準。
相對地若是在高位點購屋,所有的一切代價都會倍數成長。不買又不行,總是也會擔心著以後會不會更貴更難買,但仔細算算收入,似乎也不見得能夠承擔的起。
房地產求的都是一個穩字,當然在自用的立場上,要更加穩妥,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。這個趨勢與現象已經很稀鬆平常了,要期待有低價或能夠負擔的房子,可能還需要再等待個2、3年以上的時間。
40來坪的三房加車位,總價可能普遍都要破2000萬以上,自備款三成來看就要600萬的現金要準備好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